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经常心跳加速怎么回事

2025.03.05 16:30

经常心跳加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如情绪波动、剧烈运动、咖啡因摄入等,通常是一过性的,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病理性因素则可能涉及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心跳加速,医学上称为心动过速,是指心率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为60-100次/分钟。生理性心动过速通常在情绪激动、紧张、焦虑、剧烈运动或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后出现。这种情况下,心跳加速是身体对刺激的正常反应,通常会在刺激消除后恢复正常。如果心跳加速频繁发生,且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则可能是病理性心动过速的表现。病理性心动过速可能与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炎、冠心病等有关,也可能与其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等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代谢加快,心跳加速;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加快跳动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低血糖时,身体为了维持血糖水平,会通过加快心跳来增加能量供应。

对于经常心跳加速的情况,首先应观察是否与特定情境或行为有关,如情绪波动、饮食、运动等。如果心跳加速与这些因素无关,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保持情绪稳定,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已经确诊的疾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减少心跳加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