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波状热与回归热的区别

2025.10.09 17:11

波状热与回归热是两种不同的传染病,由不同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存在差异。

波状热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制品传播,常见于畜牧区。典型症状为反复发热、多汗、关节痛和乏力,发热呈波浪状起伏,故得名。回归热则由疏螺旋体属细菌引起,通过虱子或蜱传播,表现为周期性高热与无热期交替,伴随头痛、肌肉痛和肝脾肿大。两者发热模式不同,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降,回归热则骤升骤降,间隔数天后复发。

诊断时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波状热可通过血培养、血清学试验确诊,回归热依赖血涂片发现螺旋体。治疗上,波状热常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回归热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早期干预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如波状热可能引发心内膜炎,回归热可能导致肝脾损伤。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病畜、加强个人防护及灭虱灭蜱。

注意两种疾病均需与疟疾、伤寒等发热性疾病鉴别。抗生素使用需规范,避免耐药性产生。流行地区应加强卫生宣传,高危职业人群建议接种疫苗如布鲁氏菌病疫苗。患者需严格随访,确保彻底治愈,防止复发或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