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古代痨症是什么

2024.07.16 12:06

痨症,在古代被视为一种严重且可怕的疾病。古代痨症即现在所说的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肺部。在古代,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对这种病菌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导致痨症的死亡率较高。患上痨症的人,往往会出现长时间的咳嗽、咳痰,有时会伴有咯血,这是因为肺部组织受到破坏。还会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性症状,这些症状会逐渐消耗患者的体力和精力,使其身体日益虚弱。

古代对于痨症的恐惧,一方面源于其较高的病死率,可能会使患者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中逐渐走向死亡;另一方面,痨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由于缺乏特效药物,古代多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来缓解症状,如使用一些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的中药。

在古代社会,痨症的存在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影响。患者及其家庭往往承受着沉重的负担,人们对痨症患者也常常存在避讳和歧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肺结核的认识不断深入,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被研发出来,大大降低了肺结核的危害,但它仍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持续重视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