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肚子饿是血糖降低

2024.09.06 17:53

肚子饿确实通常是血糖降低所导致的。

当人体经过一段时间没有进食后,血液中的葡萄糖被不断消耗,血糖水平就会逐渐下降。此时,身体会感知到这种变化,通过一系列机制来发出信号,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生饥饿感。这是身体在提醒需要及时补充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进一步展开来说,血糖降低会刺激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使其兴奋,从而引发饥饿感。当感到肚子饿时,其实就是身体在催促去摄入食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可以转化为葡萄糖,提升血糖水平,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而且,血糖的稳定对于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为大脑、肌肉等提供能量来源。如果血糖持续过低,不仅会让人感到极度饥饿,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意识模糊等问题。所以,肚子饿这个看似平常的生理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身体对血糖调节和能量供应的精细调控。应该重视这种饥饿信号,及时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持血糖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状态,避免因长期饥饿或血糖过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同时,也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食,以保证身体有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减少因血糖波动而带来的各种不适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