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血热风燥型皮肤病

2024.12.05 08:11

血热风燥型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型皮肤病。

血热风燥型皮肤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蕴热偏盛,又外感风热之邪,内外合邪,热入营血,灼伤阴血,化燥生风而发于肌肤。其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如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颜色较为鲜红,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剧烈等。在一些疾病如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发病过程中,血热风燥证型较为常见。例如银屑病,患者皮肤可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红斑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搔抓后易脱落,这与血热风燥,肌肤失养有关。而且此类患者往往还伴有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体内血热风燥,热邪扰心、耗伤津液所致。

从中医治疗角度来看,针对血热风燥型皮肤病,主要以清热凉血、祛风润燥为治法。常用的中药如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清解血分热邪;防风、蝉蜕等能祛风止痒,疏散外风;再配伍天花粉、玄参等滋阴润燥之品,以滋养肌肤,改善皮肤干燥的症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体内热邪。还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洗浴,以免损伤皮肤屏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体内气血失调,加重血热风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