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炎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吗

2024.08.11 07:50

胃炎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当炎症比较严重时,比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黏膜可出现多发性糜烂、出血灶等,就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一些严重的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而变得脆弱,也可能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发生出血。如果胃炎患者同时存在一些可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因素,如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等,会进一步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胃黏膜炎症可使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功能减弱,胃酸、胃蛋白酶等更容易直接损伤胃黏膜。当胃黏膜出现糜烂、溃疡时,小血管就可能被破坏而引起出血。出血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少量的大便潜血阳性,也可能是明显的黑便、呕血,甚至是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

对于胃炎患者,尤其是有上述危险因素存在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如果出现黑便、呕血、头晕、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胃镜等,以明确是否有出血及出血的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止血、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可加重胃黏膜损伤的因素,如戒烟戒酒、避免服用刺激性药物等,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