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便血无痛感应该怎么办

2025.02.23 12:28

便血无痛感可能是内痔、直肠息肉、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肛周清洁、遵医嘱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内痔:内痔是便血无痛感常见原因之一。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在排便时,尤其是大便干结或用力排便时,内痔黏膜容易被擦破而出血,血液通常为鲜红色,不与粪便混合,多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患者一般无疼痛感觉,但可能有肛门坠胀感。

2.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当息肉表面的黏膜发生破损时,就会引起便血,通常为无痛性便血,出血量一般较少,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有时粪便可能会有压痕。直肠息肉如果长期不处理,有一定恶变的可能,所以一旦发现便血且怀疑是直肠息肉导致的,应尽快进行检查确诊并治疗。

3.直肠癌:直肠癌早期也可能出现无痛性便血。癌肿组织质地较脆,容易破溃出血,血液多为暗红色,常与粪便混合。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变细等症状。由于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所以对于不明原因的无痛性便血,尤其是中老年人,要高度警惕直肠癌的可能,及时进行直肠指检、肠镜等检查。

4.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但部分患者腹痛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便血。便血多为黏液脓血便,与肠道黏膜的溃疡、糜烂有关。这种疾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

5.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大且速度较快时,血液可经肠道排出体外,表现为便血。由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颜色多为黑色或柏油样便,一般无疼痛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危急,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

便血无痛感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