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衰急救方法有哪些

2025.03.07 20:05

心衰急救方法包括保持患者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应用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并调整治疗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者半卧位:心衰患者应保持半卧位,头部抬高约30度,有助于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这种体位可以降低肺部淤血,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同时,半卧位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回流,防止水肿加重。在急救过程中,应避免让患者平躺,以免加重心脏负荷。保持半卧位是心衰急救的基础措施之一。

2.给予氧气吸入:心衰患者常伴有缺氧症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可以改善组织氧合,缓解呼吸困难。通常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控制在2-4升/分钟。对于严重缺氧患者,可适当提高氧流量。氧气吸入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肌供氧,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3.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利尿剂是心衰急救的重要药物,可以快速减轻心脏负担,缓解肺淤血和水肿。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等,通过静脉注射迅速起效。利尿剂可以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防止出现低钾血症等并发症。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控制心衰症状的关键措施。

4.应用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强心药物如西地兰等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在急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强心药物可以快速改善心衰症状,但需谨慎使用,防止出现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5.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并调整治疗方案:心衰急救过程中,应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药物剂量、改变氧疗方式等。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水肿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持续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急救成功率。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急救过程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既要缓解症状,又要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安抚和支持。急救成功后,应及时转入专科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并制定长期管理计划,预防心衰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