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为什么一睡着容易脑供血不足

2025.08.11 14:17

睡眠时容易脑供血不足可能与睡姿压迫颈部血管、血压自然下降、呼吸频率减缓导致血氧降低、脑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减弱、基础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睡姿压迫颈部血管:睡眠时若头部或颈部位置不当,可能压迫颈动脉或椎动脉,导致血流受阻。尤其侧睡或俯卧时,颈部过度扭转或枕头过高过低,均可能影响血管通畅性。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会减少脑部血液供应,引发缺血症状。

2.血压自然下降:进入深度睡眠后,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全身血管扩张,血压较清醒时降低约10%-20%。部分人群血压波动敏感,夜间血压下降过快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或动脉硬化人群更易受影响。

3.呼吸频率减缓导致血氧降低:睡眠时呼吸变浅变慢,每分钟通气量减少,血氧饱和度可能下降。若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或慢性肺部疾病,缺氧会进一步加重,脑血管收缩以调节氧分配,长期可能引发脑缺血。

4.脑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减弱:部分中老年人或长期慢性病患者,脑血管对血压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当睡眠中血压波动时,血管无法及时调整阻力以维持稳定血流,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

5.基础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加速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夜间血流速度本就缓慢,若合并上述疾病,脑部供血更易不足,甚至诱发夜间卒中。

睡眠环境宜保持通风,避免缺氧;枕头高度需与肩颈弧度匹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调整用药;夜间出现头晕或肢体麻木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睡前过度饮食或情绪激动,减少脑血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