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中医如何治疗心律不齐

2025.03.24 17:51

中医治疗心律不齐主要通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节情志等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调和气血:中医认为心律不齐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通过中药调理如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从而稳定心律。针灸疗法如内关、神门等穴位,也能调节气血,缓解症状。

2.平衡阴阳:阴阳失衡是心律不齐的重要原因,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使用滋阴降火或温阳散寒的药物,如麦冬、附子等,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3.调理脏腑:心脏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中医通过调理相关脏腑,如疏肝理气、健脾益气、补肾固本,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律不齐的发生。

4.疏通经络:经络不通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心律不齐,中医采用推拿、拔罐等方法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心脏负担,稳定心律。

5.调节情志:情志失调如焦虑、抑郁等可影响心脏功能,中医通过心理疏导、中药调理如酸枣仁、合欢皮等,调节情志,减轻心理压力,改善心律不齐症状。

中医治疗心律不齐注重整体调理,强调个体化治疗,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