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小儿抽搐症

2025.08.05 15:13

小儿抽搐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短暂的、非自主的肌肉收缩和放松,导致身体的突然抽动。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发热、感染、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等。虽然小儿抽搐症在许多情况下是良性的,但也可能是更严重疾病的表现,因此及时的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

在小儿抽搐症的发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肉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翻等症状。发作时间通常较短,几秒到几分钟不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发作后,孩子可能会感到疲惫、困倦,甚至有短暂的意识混乱。对于家长而言,观察和记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非常重要,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虽然大多数小儿抽搐症是由发热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癫痫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前兆,因此专业的医疗评估不可或缺。

在应对小儿抽搐症时,家长应保持冷静,确保孩子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周围有尖锐物品或其他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体。发作期间,不应试图强行限制孩子的动作,也不应将任何物体放入口中,以免造成窒息或其他伤害。发作结束后,应将孩子置于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其恢复情况。如果发作持续超过五分钟,或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及时接种疫苗也有助于预防某些可能引发抽搐的感染。了解小儿抽搐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家长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反应,确保孩子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