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非结合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2024.12.31 08:17

非结合胆红素偏高的原因主要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剧烈运动、饮酒、溶血性疾病、肝脏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而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且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性不足,不能有效地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从而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偏高。一般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肝脏功能逐渐完善,胆红素水平会自行恢复正常。

2.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红细胞的破坏会增加,使得胆红素的生成增多,进而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下,在停止剧烈运动,经过适当休息后,身体恢复正常状态,胆红素水平通常也会恢复正常。

3.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干扰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使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等环节出现异常,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减少饮酒量或者戒酒,肝脏功能逐渐恢复后,胆红素水平有望改善。

4.溶血性疾病:当红细胞遭到破坏,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时,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这需要针对具体的溶血性疾病进行治疗,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从而降低非结合胆红素水平。

5.肝脏疾病:像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损害肝细胞的功能。肝细胞受损后,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蓄积而升高。针对肝脏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肝炎患者可能需要抗病毒、保肝等治疗,以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胆红素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如果发现非结合胆红素持续偏高,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