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导致骨密度减少的疾病是什么

2024.12.16 09:53

导致骨密度减少的疾病主要包括骨质疏松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等。这些疾病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骨骼的健康,进而导致骨密度的降低,增加骨折的风险。

1.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导致骨密度减少的疾病,通常与年龄、性别、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重建过程会逐渐减缓,骨量的流失速度超过了新骨的形成,导致骨密度下降。

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刺激骨吸收,造成骨密度降低。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可能由于高血糖对骨骼的负面影响以及胰岛素抵抗,导致骨密度下降。

4.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会影响钙和磷的代谢,导致骨骼矿化不良,进而影响骨密度。

5.某些癌症:某些癌症特别是转移性癌症,可能通过破坏骨组织或影响激素水平,导致骨密度的降低。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骨密度减少需要注意多个方面。首先,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其次,定期进行负重运动,如走路、跑步、跳舞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因为这些习惯会对骨骼造成负面影响。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人,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若有相关疾病的家族史或自身存在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以降低骨密度减少的风险。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维护骨骼健康,减少骨密度下降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