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肠型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2025.02.16 14:08

胃肠型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病毒感染:胃肠型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入侵人体后,不仅会影响呼吸系统,还会累及胃肠道。病毒在胃肠道内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预防病毒感染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在病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2.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胃肠型感冒的诱因之一。例如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像未清洗干净的水果、生鱼片等,这些食物可能携带细菌或寄生虫,进入胃肠道后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刺激胃肠道黏膜,从而引发胃肠型感冒。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损。日常饮食应注重均衡,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控制食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3.环境因素:环境变化对胃肠型感冒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当季节交替时,气温波动较大,人体的胃肠道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如果未能及时增减衣物,腹部着凉,就容易引发胃肠型感冒。长时间处于潮湿、寒冷或者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使病毒更容易入侵人体。在环境变化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干燥,经常通风换气。

4.免疫力低下:免疫力差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胃肠型感冒。例如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这些人群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当身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不能有效抵抗外界病菌入侵时,病毒就容易在体内滋生繁殖,进而引发胃肠型感冒。提高免疫力需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

5.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本身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人也易患胃肠型感冒。例如患有胃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患者,其胃肠黏膜本身就处于一种相对脆弱的状态。当受到外界因素如饮食、病毒感染等影响时,更容易出现胃肠型感冒的症状。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原有的消化系统疾病,遵循医嘱进行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负担。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积极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预防胃肠型感冒的发生。如果出现胃肠型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