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急性心包填塞原因是什么

2025.03.05 16:30

急性心包填塞的主要原因是心包腔内迅速积聚大量液体或血液,导致心脏受压,影响其正常功能。心包是包裹心脏的双层膜结构,正常情况下含有少量液体以润滑心脏运动。当心包腔内液体迅速增加时,心脏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最终引发严重的循环功能障碍。

急性心包填塞的常见病因包括创伤、心脏手术并发症、心包炎、肿瘤、主动脉夹层破裂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创伤性心包填塞多由胸部穿透伤或钝性伤引起,导致心包腔内出血。心脏手术后,心包腔内可能积聚血液或渗出液,形成填塞。急性心包炎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尿毒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心包积液。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或淋巴瘤可直接侵犯心包或通过转移引起积液。主动脉夹层破裂时,血液可能渗入心包腔,迅速引发填塞。凝血功能障碍或抗凝治疗不当也可能导致心包腔内出血。

急性心包填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需立即识别和处理。典型症状包括低血压、心动过速、颈静脉怒张和奇脉。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和意识模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和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明确心包积液的存在和心脏受压情况。治疗的关键是迅速解除心包腔内压力,通常通过心包穿刺术或心包开窗术引流积液。同时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感染、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或处理肿瘤。

在急性心包填塞的处理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心包穿刺术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术后需持续观察患者情况,防止积液复发。对于高危患者,如接受抗凝治疗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急性心包填塞的预后取决于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