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和低血压该怎么划分那

2025.03.07 20:04

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划分主要依据血压测量值、症状表现、病因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血压测量值:高血压通常指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低血压则指收缩压<9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60毫米汞柱。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基础,需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以确认结果。正常血压范围在90/60至120/80毫米汞柱之间,超出或低于此范围需引起重视。测量时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长期监测和早期发现异常。

2.症状表现:高血压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视力模糊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低血压则表现为乏力、头晕、晕厥、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可引发休克。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需通过体检发现。长期高血压可导致靶器官损害,如心脏肥大、肾功能不全等。低血压则可能影响脑部供血,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3.病因分类: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病因不明,后者由其他疾病引起。低血压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前者多见于体质瘦弱者,后者与心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常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生理性低血压通常无需治疗,病理性低血压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4.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需多次测量血压,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低血压的诊断需结合症状和血压测量值,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诊断高血压时需注意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的重要性。低血压的诊断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诊断过程中需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5.治疗原则:高血压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目标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低血压的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包括补充血容量、改善心脏功能等。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盐、减重、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需个体化,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低血压的治疗需针对病因,如补充电解质、使用升压药物等。长期管理需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血压异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监测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血压异常的发生。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以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