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老人骨折后静脉血栓怎么办

2025.07.23 08:36

老人骨折后静脉血栓需及时就医评估风险、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穿戴弹力袜促进血液循环、适当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定期复查监测血栓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评估风险:骨折后静脉血栓风险较高,需尽快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方案。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明确是否存在血栓,以及血栓的位置和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的主要手段,需严格按医生指导用药。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等,能有效防止血栓扩大或新血栓形成。用药期间需注意出血风险,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穿戴弹力袜促进血液循环:弹力袜通过外部压力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滞。选择合适压力等级的弹力袜,白天穿戴、夜间脱下,避免过紧或过松。坚持使用可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同时减轻腿部肿胀不适。

4.适当活动避免长期卧床:骨折后需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卧床期间可做踝泵运动或腿部抬高练习,促进肌肉收缩和血液流动。病情稳定后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导致血液循环不良。

5.定期复查监测血栓情况:治疗期间需按计划复查,观察血栓变化及治疗效果。通过超声或血液检查评估抗凝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忽视复查,确保血栓完全溶解或稳定控制。

静脉血栓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或按摩患肢。饮食宜清淡,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