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黏膜损伤是怎么引起的

2025.02.16 14:01

胃黏膜损伤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不良饮食习惯、酗酒、应激反应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生存繁殖,会产生多种酶和毒素,破坏胃黏膜的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使胃酸直接接触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如不洁饮食、共用餐具等。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注意饮食卫生,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2.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胃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抗生素可能会改变胃内的菌群平衡,间接影响胃黏膜的健康。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遵循医嘱,尽量选择对胃黏膜刺激性小的药物,必要时可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暴饮暴食、过度节食、进食过快、喜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暴饮暴食会使胃的负担过重,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进食过快会使食物不能充分咀嚼,粗糙的食物容易划伤胃黏膜,刺激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要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饮食均衡。

4.酗酒:酒精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引发黏膜炎症。同时,酒精还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减少饮酒量或者戒酒是保护胃黏膜的重要措施。

5.应激反应: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严重的躯体或心理应激状态下,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胃酸分泌增加等,从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在应激状态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关注胃部情况,必要时给予相应的保护胃黏膜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胃黏膜损伤等胃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