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酮体是什么意思

2025.10.11 17:41

尿酮体是尿液中出现酮类物质的简称,通常反映体内脂肪代谢异常或能量供应不足的状态。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肝脏分解脂肪时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酮体含量极低,但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会显著升高,成为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

尿酮体升高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剧烈运动后。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不足,葡萄糖无法有效利用,身体转而分解脂肪供能,导致酮体大量生成。饥饿或极端饮食时,体内糖原储备耗尽,脂肪分解加速,同样可能引发酮尿。妊娠期、发热或消化系统疾病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时,也可能出现尿酮体阳性。检测方法通常采用试纸法,通过颜色变化判断酮体浓度,但需结合血糖、血气分析等进一步确认病因。

检测尿酮体时需注意标本新鲜,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丙酮挥发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尿酮体阳性伴随血糖升高、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以防酮症酸中毒。健康人群因节食或运动导致的短暂性酮尿,一般无需过度干预,但长期存在需排查代谢异常。孕妇出现尿酮体可能与妊娠剧吐相关,需及时补充营养。使用某些药物如SGLT-2抑制剂可能增加酮症风险,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任何异常结果均需结合临床表现和专业医疗建议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