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鼻腔异物怎么检查

2025.10.20 17:59

鼻腔异物可通过前鼻镜检查观察异物位置及性质、使用鼻内窥镜深入探查隐蔽区域、影像学检查辅助定位金属或深部异物、配合探针轻触判断异物硬度及活动度、结合患者症状描述初步判断异物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前鼻镜检查观察异物位置及性质:前鼻镜是基础检查工具,可直接观察鼻腔前段异物。检查时将鼻镜轻轻撑开鼻孔,利用光源照射,清晰显示异物大小、形状及颜色。若异物为植物性材料可能膨胀,金属或塑料则保持原状。黏膜充血或分泌物增多提示异物存留时间较长,需警惕感染风险。

2.使用鼻内窥镜深入探查隐蔽区域:鼻内窥镜能进入鼻腔深部,发现前鼻镜无法窥见的异物。尤其适用于儿童或异物位置较深的病例。镜头可多角度旋转,观察中鼻道、嗅裂等结构,避免遗漏细小异物。检查时需动作轻柔,防止将异物推向更深处。

3.影像学检查辅助定位金属或深部异物:X线或CT适用于金属、玻璃等不透光异物。X线可快速定位,但无法显示植物性异物;CT能三维重建,明确异物与周围组织关系。影像学对判断是否并发鼻窦炎或骨质破坏有重要价值,指导后续处理方案。

4.配合探针轻触判断异物硬度及活动度:金属探针可辅助评估异物性质。轻触异物表面,金属或石子质地坚硬,棉絮或纸团则柔软。探针能试探异物是否嵌顿,活动性异物可能随气流移动,需防止误吸。操作需谨慎,避免损伤黏膜或推动异物。

5.结合患者症状描述初步判断异物类型:询问异物进入时间、材质及症状变化。植物性异物可能引发剧烈喷嚏,动物性异物导致恶臭分泌物。儿童无法表达时需关注抓鼻、单侧鼻塞等表现。症状与检查结果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

鼻腔异物处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自行掏挖导致二次损伤。检查前安抚情绪,减少挣扎。异物取出后需复查黏膜恢复情况,出现出血或感染迹象及时干预。保持环境光线充足,确保操作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