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肾结晶是什么意思

2024.11.19 09:21

肾结晶是指在肾脏内形成的微小晶体物质。

肾结晶是肾结石的前期状态。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含有许多溶解物质,如草酸盐、尿酸盐、磷酸盐等,在某些因素影响下,这些物质的浓度升高或者溶解度降低时,就会形成结晶。例如,当人体饮水过少,尿液就会浓缩,其中的溶质浓度过高,容易析出结晶;还有一些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富含草酸、嘌呤的食物,像菠菜、动物内脏等,会增加草酸盐、尿酸盐结晶形成的风险。另外,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也可能促使肾结晶的形成。

如果发现有肾结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增加饮水量,保证每天足够的水分摄入,使尿液得到稀释,减少结晶进一步形成的机会,并且有助于已经形成的小结晶随尿液排出体外。其次,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再者,要适当增加运动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对改善肾脏的排泄功能有一定帮助。同时,要定期复查,监测肾结晶的变化情况,如果肾结晶持续发展,有可能形成肾结石,引发疼痛、血尿等更严重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