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引起胃下垂有哪些原因

2025.02.06 17:57

胃下垂的原因主要有体质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疾病因素、腹部手术史、多次妊娠等。具体分析如下:

1.体质因素:身体虚弱、消瘦者,尤其是胸廓狭长、骨骼细弱、皮下脂肪缺乏及肌肉不发达的人群,其腹壁肌肉张力较低,对胃部的支撑力不足,容易导致胃下垂。这类人群往往本身身体的肌肉力量薄弱,包括腹部肌肉,无法很好地固定胃部的正常位置,在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胃就容易向下移位。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者进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引发胃下垂。暴饮暴食会使胃部过度扩张,超出其正常的弹性范围,久而久之会使胃的韧带松弛。过度节食则会使胃部长期处于空虚状态,胃壁肌肉萎缩,弹性降低。进食后马上剧烈运动,会使胃部在体内晃动,增加胃部的负担,影响胃部正常的位置固定。

3.疾病因素: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和结构。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胃壁肌肉的营养供应不足,从而使胃壁肌肉变得薄弱。同时,疾病引发的身体虚弱也会使身体整体机能下降,包括腹部肌肉力量减弱,对胃部的支撑能力变差,进而引起胃下垂。

4.腹部手术史:腹部手术可能会损伤腹部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例如胃部手术或者腹部其他脏器的手术,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可能会切断或损伤一些维持胃部正常位置的韧带,术后的粘连等情况也会影响胃部的正常位置关系,导致胃部的固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胃下垂。

5.多次妊娠:女性多次妊娠会使腹部肌肉松弛,腹压降低。在怀孕期间,子宫不断增大,会对腹部的脏器包括胃部产生挤压,使胃部的位置上移。多次这样的过程会使胃部的韧带松弛,腹部肌肉的弹性和张力下降,在分娩后,胃部就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正常位置,容易出现胃下垂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规律饮食,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对于预防胃下垂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