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2025.03.24 17:51

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液体摄入、预防感染、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监测生命体征: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及时反映病情进展,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数据,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肺源性心脏病常伴随呼吸困难,护理中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通过吸氧、雾化吸入等方式改善通气功能。定期翻身拍背,帮助排痰,减少肺部感染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

3.控制液体摄入: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水肿,需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护理人员应记录每日出入量,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帮助排出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4.预防感染: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易发生感染。护理中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避免接触感染源,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5.心理支持: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沟通交流,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肺源性心脏病护理需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