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得了乙肝怎么办

2025.01.11 12:18

得了乙肝不要恐慌,应及时就医检查、进行抗病毒治疗、注意休息与饮食、避免传染他人、定期复查。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检查:得了乙肝后,首先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肝脏超声等项目。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是轻度感染、慢性乙肝还是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等更严重的阶段。例如肝功能检查能反映肝脏细胞是否受损,病毒载量检测可了解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肝脏超声则能查看肝脏的形态结构,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功能受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病毒复制,有长效和短效之分,适合不同病情的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则能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逆转录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复制,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注意休息与饮食:乙肝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的修复。在饮食方面,应遵循均衡营养的原则。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

4.避免传染他人:乙肝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例如,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引起血液接触的物品。对于女性患者,如果有生育计划,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通过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等措施,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也能有效减少乙肝的传播。

5.定期复查:乙肝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等。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如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病毒耐药、肝癌的早期迹象等。如果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现病毒耐药,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发现甲胎蛋白升高或肝脏超声有异常,可进一步检查排除肝癌的可能,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乙肝患者在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和压力过大,因为不良的情绪也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