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通宵后吐血是怎么回事

2025.02.16 14:31

通宵后吐血可能是由于胃部疾病、食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过度疲劳引发应激性反应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胃部疾病:胃部存在溃疡时,通宵可能会打乱正常的饮食和休息节律,胃酸分泌失调,刺激溃疡面,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吐血症状。如果本身有胃炎,通宵带来的身体应激和激素变化,会加重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使胃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也会引起出血。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检查,明确胃部病变情况,根据医嘱使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等进行治疗。

2.食管疾病:例如食管静脉曲张,通宵可能使身体血液循环状态改变,静脉压力升高,曲张的静脉容易破裂出血。食管炎患者,通宵时可能会因胃酸反流加重食管黏膜的损伤,导致吐血。需要进行食管相关检查,如食管镜等,确定病因。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可能需要采取降低门脉压力等治疗措施;食管炎则要调整生活方式,使用药物减少胃酸反流,促进食管黏膜修复。

3.呼吸道疾病:肺结核患者通宵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结核病灶可能侵犯肺部血管,导致咯血,血液经咳嗽排出时可能被误认为吐血。支气管扩张患者,通宵引发的身体疲劳、免疫力降低等情况,容易诱发感染加重,使扩张的支气管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应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液检查等明确诊断。肺结核需要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支气管扩张则要控制感染、促进痰液引流等。

4.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通宵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定,血小板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出血症状,包括吐血。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通宵带来的身体负担可能加重病情,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引起吐血。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确诊后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补充血小板、化疗等。

5.过度疲劳引发应激性反应:通宵会使身体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可能导致胃黏膜等部位的小血管痉挛、缺血,进而发生损伤出血。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同时,补充营养,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通宵后吐血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应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再次通宵熬夜,保持清淡饮食,减少对身体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