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流感病毒灭活方法

2025.03.11 11:56

流感病毒灭活方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同时保留其免疫原性,以便用于疫苗制备或研究。灭活过程需要确保病毒不再具有复制和传播的能力,同时保持其结构完整性,以激发免疫系统的有效反应。

物理灭活方法主要包括加热、紫外线和γ射线照射。加热灭活通常将病毒悬液置于56℃至60℃的环境中,持续30分钟至1小时,使病毒蛋白变性,失去感染性。紫外线灭活利用紫外线照射病毒,破坏其核酸结构,阻止复制。γ射线灭活则通过高能辐射直接破坏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达到灭活效果。化学灭活方法常用甲醛、β-丙内酯等试剂。甲醛通过与病毒蛋白和核酸发生交联反应,使其失去活性。β-丙内酯则通过烷基化作用破坏病毒核酸,同时保留病毒蛋白的免疫原性。这些方法在疫苗制备中广泛应用,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流感病毒灭活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灭活条件,避免过度灭活导致免疫原性丧失,或灭活不彻底导致病毒残留。灭活后需进行严格的检测,验证病毒是否完全失去感染能力,同时评估其免疫原性是否保留。灭活过程中需注意操作安全,避免病毒泄漏或操作人员感染。灭活试剂的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等参数需精确控制,以确保灭活效果和疫苗质量。灭活后的病毒材料需妥善保存,避免二次污染或失效。通过科学严谨的灭活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制备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为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