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阴阳两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5.09.01 17:10

阴阳两虚是中医理论中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久病耗损,导致阴阳双方均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其本质是机体功能衰退与物质基础匮乏并存,既可见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又存在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形成双向失衡的复杂证候。

长期过度劳累或慢性疾病是主要诱因。体力透支或精神持续紧张会逐渐消耗肾中精气,肾阳亏虚则温煦失职,肾阴不足则濡养无能。饮食偏嗜如过食生冷损伤脾阳,或辛辣燥热灼伤胃阴,均可破坏中焦运化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老年人肾气自然衰退,若调养失当更易出现阴阳俱损。情志因素如长期抑郁可致肝郁化火伤阴,过度惊恐则直接耗伤肾阳,形成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恶性循环。

辨识阴阳两虚需结合具体症状与舌脉特征。舌淡少津伴脉沉细无力者,多属阳虚为主兼见阴伤;舌红苔剥而脉细数者,则以阴虚为主兼有阳衰。调理时需遵循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原则,避免单纯壮阳加重阴液耗损,或一味滋阴妨碍阳气升发。用药如金匮肾气丸、龟鹿二仙胶等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冬季忌过度汗蒸,夏季避免贪凉饮冷,通过八段锦等柔和运动促进气血调和。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心悸、水肿时需及时就医,防止发展为更严重的脏腑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