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内出血怎么办

2025.01.11 14:38

肠内出血应立即就医、禁食禁水、避免剧烈运动、观察症状、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肠内出血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肠道溃疡、肿瘤、血管病变等。自行处理可能延误病情,只有尽快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如肠镜、腹部CT等才能准确判断出血原因和部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禁食禁水:进食和饮水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刺激肠道蠕动,从而导致出血加重。禁食禁水可以让肠道得到休息,减少肠道内容物对出血部位的刺激,有助于缓解出血情况。

3.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快,血压升高,这会增加肠道的血液灌注,进而加重肠内出血。安静休息有助于稳定身体状态,减少出血风险。

4.观察症状: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腹痛的程度、是否有头晕乏力可能是失血过多导致贫血的表现、便血的颜色可初步判断出血部位,如鲜红色血便可能是直肠肛管附近出血,暗红色血便可能是高位肠道出血等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多线索。

5.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医生可能会进行多种检查来确定病因,如血液检查了解是否有贫血及凝血功能异常,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等。患者应积极配合,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如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或者手术治疗等。

在肠内出血期间,患者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身体状态。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必要的照顾和支持,确保患者能及时到达医院接受治疗。如果患者有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特殊药物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这对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