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梗阻性脑积水的概述

2025.01.17 07:58

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由于脑室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受阻,导致脑脊液在脑室内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脑室内或脑室外的结构性障碍引起的,例如肿瘤、囊肿、血肿或先天性畸形等。梗阻性脑积水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吸收过程的失衡。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经过脑室系统流向蛛网膜下腔,最终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当某种原因导致脑室内的通路被阻塞时,脑脊液无法正常流动,便会在脑室内积聚,造成脑室扩张和颅内压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平衡失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意识障碍和昏迷。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诊断并评估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外科手术,如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减轻颅内压并恢复脑脊液的正常流动。

在管理梗阻性脑积水时,需特别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病情进展。定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必要的,以监测脑室的大小和脑脊液的流动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也应得到关注,必要时可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同样重要,包括感染、出血和分流管堵塞等问题。家属和护理人员应了解病情,及时识别异常症状,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复杂的病症,需要多学科合作,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