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如何治疗

2025.03.07 20:0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药物治疗、心电监护、并发症处理以及康复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核心治疗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首选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若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介入治疗,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再灌注治疗的时机至关重要,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贯穿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全过程。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防止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如肝素可预防血栓扩展。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他汀类药物可稳定斑块,改善血脂水平。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

3.心电监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需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心电监护可早期识别这些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阿托品或临时起搏器治疗。同时,监护还可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

4.并发症处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能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心源性休克需积极进行血流动力学支持,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力衰竭需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必要时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心律失常需根据类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及时识别和处理并发症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5.康复管理:急性期过后,患者需进行全面的康复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心理康复也必不可少,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情绪。定期随访监测心功能,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康复管理可降低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全面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对心肌梗死症状的认知,有助于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