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膜穿孔流水怎么办

2025.10.20 17:58

耳膜穿孔流水需立即停止进水并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打喷嚏、使用医生开具的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禁止自行掏耳或冲洗、及时就医检查穿孔程度并遵医嘱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进水并保持耳道干燥:耳膜穿孔后,外耳道与中耳直接相通,进水可能引发感染或加重炎症。洗澡或洗头时可用无菌棉球蘸凡士林堵塞外耳道,避免液体渗入。游泳或潜水必须暂停,直至穿孔完全愈合。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需用干净纱布轻轻吸干耳道分泌物,不可用吹风机或棉签深入擦拭。

2.避免用力擤鼻或打喷嚏:擤鼻时鼻腔压力骤增,气流可能通过咽鼓管冲击穿孔部位,导致疼痛或穿孔扩大。打喷嚏时应张口减轻压力,必要时用手帕轻压鼻翼。感冒或鼻炎患者需及时控制症状,减少鼻腔分泌物倒灌至中耳的风险。

3.使用医生开具的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耳膜破损后屏障功能丧失,细菌易侵入中耳腔。需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3-4次,每次滴药后侧卧5分钟使药液渗透。不可擅自增加剂量或改用口服药物,避免耐药性。

4.禁止自行掏耳或冲洗:耳道瘙痒或分泌物增多时,不可用挖耳勺、棉签等工具清理,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扩大穿孔。更不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液体可能经穿孔进入中耳引发眩晕或继发感染。清洁需由医护人员操作。

5.及时就医检查穿孔程度并遵医嘱治疗:穿孔面积较大或持续流水超过3天,需通过耳内镜或听力检查评估损伤程度。小穿孔通常1-2周自愈,大穿孔需手术修补。愈合期避免乘坐飞机或高压氧治疗,防止气压变化影响恢复。

出现耳痛加剧、发热或听力明显下降需立即复诊。治疗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耳膜愈合后定期复查听力功能,确保无粘连或钙化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