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肠炎会有什么症状

2025.02.10 16:15

慢性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黏液便、里急后重。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慢性肠炎患者常常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一般在脐周或下腹部。这是由于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痉挛所致。而且腹痛可能会在进食后、排便前加重,排便后可能会稍有缓解。长期的腹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2.腹泻:腹泻也是慢性肠炎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的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3-5次甚至更多。粪便性状多为稀便或糊状便,严重时可能呈水样便。因为肠道炎症影响了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食物在肠道内不能被充分吸收就被排出体外。腹泻频繁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3.消化不良:慢性肠炎患者往往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后还容易出现腹胀,感觉腹部胀满不适。因为肠道炎症使得肠道的消化酶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从而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

4.黏液便:黏液便在慢性肠炎患者中较为常见。患者的粪便中会夹杂有黏液,这是肠道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分泌黏液增多的结果。黏液的多少可能会有所不同,有时黏液可能会附着在粪便表面,有时则可能与粪便混合在一起。黏液便的出现提示肠道黏膜存在炎症损伤,需要引起重视。

5.里急后重:里急后重是慢性肠炎患者可能出现的一种特殊症状。患者常有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却很少,排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因为肠道炎症刺激直肠黏膜,使直肠黏膜处于充血、敏感的状态,不断向大脑传递排便信号,但实际上肠道内并没有太多粪便需要排出。这种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慢性肠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