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治疗念珠菌的药的有哪些

2025.10.14 15:12

治疗念珠菌的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具体分析如下:

1.氟康唑:氟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作用。该药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等多种念珠菌具有较强活性,常用于口腔、阴道及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治疗。口服吸收良好,可穿透血脑屏障,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和肝功能异常,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2.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属于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对念珠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其脂溶性高,在皮肤和黏膜组织中分布广泛,适用于皮肤、指甲及深部真菌感染。该药物需在酸性环境中吸收,与食物同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水肿和肝功能异常,禁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

3.克霉唑:克霉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发挥杀菌作用。局部用药常用于皮肤和阴道念珠菌感染,剂型包括乳膏、栓剂和溶液。该药物全身吸收少,安全性较高,偶见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不推荐用于深部或系统性感染,孕妇使用需谨慎。

4.制霉菌素:制霉菌素属于多烯类抗真菌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结合导致内容物泄漏。由于口服吸收差,主要用于口腔、肠道或皮肤黏膜的局部感染治疗,如鹅口疮或阴道炎。该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但全身毒性较大,仅限局部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为局部烧灼感或接触性皮炎。

5.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是治疗严重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通过结合真菌细胞膜固醇导致细胞死亡。其抗菌谱广,但肾毒性显著,需严格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剂型包括传统脱氧胆酸盐和脂质体,后者可降低毒性。发热、寒战和低钾血症是常见不良反应,需缓慢静脉滴注以减轻反应。

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剂型,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唑类药物,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两性霉素B剂量。局部用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系统性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