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皮下出血怎么办

2024.11.27 15:50

皮下出血可通过冷敷、热敷、压迫止血、就医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来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冷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在皮下出血初期,如刚碰撞受伤后的短时间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出血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左右,间隔一段时间后可再次冷敷。注意冷敷时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包裹一层毛巾等,防止冻伤皮肤。

2.热敷:皮下出血一段时间后,通常48小时之后,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的吸收。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热敷时间也可在15-20分钟左右。

3.压迫止血:如果是因为外伤导致的皮下出血且伤口较小,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压迫在出血部位,通过压力阻止血液继续渗出。压迫时力度要适中,持续压迫一段时间,直到出血停止。

4.就医检查:如果皮下出血频繁发生、出血量大或者没有明显原因的皮下出血,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5.避免剧烈运动:在皮下出血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出血情况或者导致新的出血点产生。尽量多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在处理皮下出血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如果出血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