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中医怎么解释宫外孕

2025.06.23 09:12

中医认为宫外孕与气血失调、冲任损伤、寒凝血瘀、肝郁气滞、脾肾不足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气血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受精卵无法正常着床于胞宫,瘀滞于异常位置。气血亏虚或气滞血瘀均可能影响胞脉通畅,使受精卵运行受阻。调理需以益气活血为主,促进气血调和,改善局部循环。

2.冲任损伤:冲任二脉主司生殖功能,若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损耗导致冲任虚损,胞宫失养,受精卵难以归位。治疗强调调补冲任,常用温养肝肾、固摄冲任之法恢复脉道功能。

3.寒凝血瘀:寒邪客于胞脉,血行凝滞成瘀,阻碍受精卵正常移行。临床多见小腹冷痛、经血暗紫,宜温经散寒、化瘀通络,使胞脉得温而气血自通。

4.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影响血行,胞脉不畅而发为异位妊娠。疏肝解郁为关键,辅以理气活血,使气行则血行,恢复受精卵正常输布。

5.脾肾不足:脾虚运化无力,肾气亏虚难以固摄,导致胞脉失于濡养,受精卵滞留异常位置。治法侧重健脾益肾,补先后天之本,增强胞宫摄纳之力。

宫外孕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自行用药。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结合体质差异选择方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饮食宜温软易消化,忌生冷辛辣,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气血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