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什么

2025.10.11 17:41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膀胱功能异常的一种病症。控制排尿的神经通路受到干扰,膀胱无法正常储存或排空尿液,引发一系列泌尿系统问题。常见病因包括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神经病变、脑卒中等,直接影响膀胱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或两者交替出现。储尿期可能出现膀胱过度活动,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期则因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失调,导致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长期未干预可能引发反复尿路感染、肾积水甚至肾功能损害。诊断需结合病史、尿动力学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明确神经损伤部位与膀胱功能障碍类型。治疗目标为保护上尿路功能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方案包括间歇导尿、药物治疗、膀胱训练,严重者需手术植入人工括约肌或骶神经调节装置。

日常管理需严格监测残余尿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导尿操作须遵循无菌原则,降低感染风险。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可减少膀胱刺激。定期复查尿动力学及肾功能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脊髓损伤患者。出现发热、腰痛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康复训练如盆底肌锻炼可能辅助改善症状,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视,长期疾病可能引发焦虑抑郁,需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