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下肢动脉栓塞如何抗凝

2025.03.13 14:19

下肢动脉栓塞的抗凝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扩大,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栓塞风险。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抗凝治疗是下肢动脉栓塞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降低血栓复发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抗凝治疗在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主要基于其抑制凝血机制的作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初始抗凝药物,能够快速起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肝素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而低分子肝素则可通过皮下注射,使用更为方便。在急性期,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随后,患者可能需要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以维持长期的抗凝效果。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调整剂量,而新型口服抗凝药则无需常规监测,使用更为便捷。

在进行抗凝治疗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抗凝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出血表现。对于有出血倾向或近期有手术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抗凝药物。抗凝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某些抗凝药物。同时,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抗凝治疗虽能有效预防血栓,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