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剖腹产后肛裂是怎样引起的

2025.09.29 12:08

剖腹产后肛裂可能与分娩时用力过度导致肛门周围组织损伤、术后便秘增加排便压力、激素变化影响组织修复、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大便干燥、术后活动减少影响肠道蠕动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分娩时用力过度导致肛门周围组织损伤:剖腹产过程中,部分产妇在宫缩时仍会不自觉用力,肛门周围肌肉和黏膜受到过度牵拉,容易造成微小裂伤。术后伤口疼痛可能掩盖肛裂症状,随着时间推移,裂伤逐渐加重形成明显肛裂。

2.术后便秘增加排便压力:剖腹产术后因麻醉、疼痛等因素,肠道蠕动减弱,排便困难。干硬粪便通过肛门时摩擦力增大,直接损伤肛管黏膜。长期便秘还会使裂口反复撕裂,难以愈合,形成慢性肛裂。

3.激素变化影响组织修复: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结缔组织松弛,肛管黏膜弹性下降。产后激素水平骤变,局部血液循环和修复能力减弱,轻微裂伤可能发展为顽固性肛裂。

4.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大便干燥:术后为促进伤口恢复,可能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而忽视膳食纤维,肠道内水分不足,粪便干结。粗硬粪便通过肛管时直接划伤黏膜,尤其在肛门括约肌未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5.术后活动减少影响肠道蠕动:剖腹产伤口疼痛限制活动,长期卧床使肠蠕动减慢,粪便滞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排便时需更大腹压,肛门承受的压力骤增,黏膜脆性增加,最终诱发肛裂。

术后应保持适度活动促进肠道蠕动,饮食中增加蔬菜、杂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肛门痉挛。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出血,需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