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挖耳朵出血了怎么办

2025.06.30 16:17

挖耳朵出血了应立即停止挖耳动作避免进一步损伤、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防止感染、避免沾水保持耳道干燥、观察出血量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出血不止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挖耳动作避免进一步损伤:挖耳导致出血通常是因为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受损。此时继续挖耳可能加重损伤,甚至引发感染。外耳道皮肤较薄且敏感,反复摩擦易造成撕裂。鼓膜穿孔后可能影响听力,需严格避免触碰。

2.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防止感染:出血时可用无菌纱布或洁净棉球轻压耳道口,帮助止血。避免使用纸巾等易碎物品,防止残留纤维进入耳道。压迫时间约5-10分钟,若出血持续需调整力度或就医。外耳道损伤后易滋生细菌,操作前需清洁双手。

3.避免沾水保持耳道干燥:出血后耳道处于开放状态,接触水可能引发感染。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或棉球遮挡,但需确保不深入耳道。游泳或潜水需暂停,直至伤口完全愈合。潮湿环境可能延缓愈合,必要时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干燥。

4.观察出血量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轻微出血通常可自行停止,若出血量大或持续需警惕血管损伤。伴随耳鸣、眩晕、听力下降可能提示鼓膜或内耳损伤。儿童或老人出现发热、剧烈疼痛需排除严重感染。记录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5.出血不止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压迫止血无效、出血反复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需专业处理。耳鼻喉科医生可通过耳镜明确损伤范围,必要时使用药物或手术修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慢性感染、听力障碍等并发症。

挖耳工具需定期消毒,避免共用。指甲过长或尖锐物品易划伤耳道,建议使用圆头挖耳勺。耳垢具有保护作用,过度清理反而增加风险。若耳垢堆积严重,可寻求专业机构清理。日常注意耳部卫生,但无需频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