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细菌感染会便血吗

2024.12.06 08:16

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便血。

当细菌感染人体消化系统时,比如感染肠道,可能会引发多种肠道疾病从而导致便血。例如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细菌会侵袭肠道黏膜,使肠道黏膜出现炎症、溃疡等病变。黏膜受损后,小血管破裂就会引起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从而出现便血症状,通常还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表现。另外,一些特殊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等,也可能破坏肠道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肠道出血而便血。

如果怀疑便血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不要自行盲目使用止泻药,以免掩盖病情。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常规、细菌培养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的病原菌。在就医过程中,要准确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包括便血的颜色是鲜红色、暗红色还是柏油样便、便血的频率、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等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因为便血可能会导致身体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在治疗期间,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