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面色黄是因为什么原因

2025.09.01 08:56

面色黄可能与气血不足、肝胆功能异常、脾胃虚弱、湿邪内蕴、长期营养不良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时,血液无法充分滋养面部皮肤,导致面色萎黄或苍白。气血生成依赖脾胃运化功能,若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脾胃受损,气血化生不足,面部失去红润光泽。部分人群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需调理脾胃以改善气血状态。

2.肝胆功能异常:肝胆负责胆汁分泌与代谢,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淤积可能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白发黄。肝胆湿热或气滞也会影响气血运行,使面色暗黄无华。此类情况常伴随口苦、胁痛等表现,需疏肝利胆以恢复面色。

3.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胃虚弱时,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无法输布全身,面部肌肤失养而发黄。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过食生冷易损伤脾胃,需健脾和胃以改善面色。

4.湿邪内蕴:湿邪困阻中焦,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水湿停滞。湿性黏滞,易与热结合形成湿热,熏蒸肌肤而面色黄浊。此类人群多见舌苔厚腻、肢体困重,需化湿健脾以调和气色。

5.长期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匮乏,气血生化无源,面部缺乏滋养而枯黄。多见于饮食失衡或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调整饮食结构并补充所需营养。

日常需结合体质辨证调理,避免盲目用药。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促进气血流通。若面色持续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