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2025.01.18 13:57

预防消化道出血可从饮食调节、避免不良习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谨慎用药、定期体检这几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调节:饮食应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定时定量用餐。多食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米粥等。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像辣椒、油炸食品等可能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增加出血风险。同时,避免食用过硬、过烫的食物,防止损伤消化道黏膜。

2.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是关键。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影响其修复和再生能力。酒精则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溃疡等病变,严重时导致出血。另外,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使胃酸分泌失调,增加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患有消化性溃疡,应按照医嘱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若检测阳性,需进行根除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例如,可通过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4.谨慎用药: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些药物可能会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引发消化道溃疡或使原有溃疡加重,导致出血。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并密切观察有无胃肠道不适症状。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消化道相关检查,如胃镜、肠镜等。对于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年龄较大、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消化道的病变,如息肉、溃疡等,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出血。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健康态度。如果出现腹痛、黑便、呕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