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怎么做心脏疾病的检查

2025.03.24 17:51

心脏疾病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血液生化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具体分析如下:

1.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心脏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能够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检查时,将电极片贴在胸部和四肢,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心电图检查快速、无创,适用于急性胸痛或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能够为医生提供初步诊断依据。

2.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大小、心室壁运动以及瓣膜情况。检查时,将探头置于胸部,利用超声波反射生成图像。心脏超声能够发现心肌肥厚、心包积液等问题,对心脏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观察血管狭窄或阻塞情况。检查时,将导管插入动脉,注入造影剂并拍摄X光片。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明确血管病变的位置和程度,为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提供依据。

4.血液生化检查:血液生化检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在心肌损伤后会升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血液生化检查还能够评估血脂、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5.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长时间记录心脏电活动,发现阵发性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检查时,患者佩戴便携式记录仪,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捕捉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问题,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疾病的检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脏疾病,能够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