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2025.10.09 17:11

预防针刺伤的关键在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防护意识并完善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时刻保持警惕,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正确使用安全器具及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可显著降低针刺伤风险。定期培训与强化安全管理制度同样不可或缺。

展开而言,预防针刺伤需从操作环节入手。使用带有安全装置的锐器器具能有效避免意外刺伤,如自动回缩针头或防刺伤设计的采血针。操作时应避免双手回套针帽,直接丢弃至专用锐器盒更为安全。传递锐器时需使用托盘或固定位置,避免手对手传递。同时,操作环境需保持光线充足、空间整洁,避免因忙乱或视线不清导致误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尤为重要,锐器盒应就近放置且不超过三分之二满,防止针头外露或溢出。

注意事项包括操作前后检查器具完整性,发现破损立即更换。接触患者体液或操作高危环节时,需佩戴双层手套以增强防护。若发生针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冲洗并消毒,同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必要时进行暴露后预防。医疗机构需定期组织职业安全培训,更新防护指南,并通过模拟演练强化应急能力。建立针刺伤监测与反馈机制,分析事故原因并优化流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