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婴儿果冻状大便是怎么回事

2024.12.05 17:58

婴儿果冻状大便可能是消化不良、肠道感染、过敏、腹部着凉、乳糖不耐受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不良:

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如果喂食过多、过快或者食物种类突然改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就可能导致大便呈果冻状。这种情况下,要调整喂养方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过度喂养。如果是添加辅食的婴儿,要循序渐进地添加新食物,给婴儿的肠胃适应时间。

2.肠道感染: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使其分泌增多,与粪便混合后可能呈现果冻状。例如,细菌性痢疾,志贺氏菌感染肠道后,会破坏肠道黏膜,导致黏液脓血便,类似果冻状。如果怀疑是肠道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常规等检查,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3.过敏:

婴儿可能对牛奶蛋白、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或者辅食中的食物过敏。过敏反应会使肠道黏膜受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黏液分泌增加,从而使大便呈果冻状。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可能需要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如果是辅食过敏,要停止食用可疑的过敏食物。

4.腹部着凉:

婴儿腹部着凉后,肠道蠕动会加快,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出现果冻状大便。平时要注意给婴儿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睡觉时可以给婴儿穿上肚兜,避免腹部直接暴露在外。

5.乳糖不耐受:

有些婴儿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大便性状改变,出现果冻状大便。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补充剂,或者更换为无乳糖奶粉。

在婴儿出现果冻状大便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情况。如果大便持续异常、伴有哭闹不止、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儿肛周皮肤清洁,防止红臀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