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大动脉炎的检查有哪些

2025.03.24 17:51

大动脉炎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超声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大动脉炎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以评估炎症活动程度。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常提示炎症活跃,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也可能异常。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常用方法包括CT、MRI和PET-CT。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扩张等改变。MRI可评估血管壁水肿和炎症活动,PET-CT可显示血管壁代谢活跃区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程度和活动性,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大动脉炎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血管病变特征。通过注入造影剂,可清晰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管腔狭窄、闭塞或扩张情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提高图像清晰度,减少造影剂用量。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但属于有创检查,需权衡利弊。

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可用于大动脉炎的初步筛查和随访。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评估血管壁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超声弹性成像可检测血管壁硬度变化。超声检查具有实时、动态观察的优势,但受操作者经验和患者体型影响较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大动脉炎确诊的依据,但实际应用受限。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血管组织,可观察到血管壁全层炎症细胞浸润、内膜增厚、中膜弹力纤维断裂等特征性改变。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但属于有创检查,且难以获取深部血管组织,临床应用需谨慎。

大动脉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变部位、程度和活动性个体化制定,包括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