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怎样止血

2025.01.04 17:29

消化道出血止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消化道出血的基础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能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从而起到止血作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情况。还可能会使用凝血酶等局部止血药物,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促使血液凝固。

2.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例如消化性溃疡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使局部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还可以采用热凝止血,如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等,通过热能使组织凝固、血管封闭。对于静脉曲张性出血,内镜下可进行套扎术,将曲张静脉根部扎紧,阻断血流;或进行硬化剂注射,使曲张静脉发生硬化、闭塞。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适用于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的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常用的介入方法,通过将栓塞材料注入出血动脉,阻断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止血。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找到出血血管,对于一些难以通过手术到达的部位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时,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式。例如,对于小肠等深部消化道的出血,介入治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存在特定病因需要手术干预时采用。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对于肠道肿瘤引起的出血,切除肿瘤所在肠段是根本的止血和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能够直接去除出血病灶,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等因素。

5.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在消化道出血的止血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误吸。同时要禁食,减少胃肠道蠕动,有利于止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呕血、黑便的量和性质,评估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这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措施,可通过输注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等方式进行。

在消化道出血止血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多种方法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积极寻找出血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防止再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