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动脉瘤概述

2025.01.17 07:58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内动脉壁的局部膨胀或突出,通常发生在动脉分叉处。这种病变可能导致动脉壁的强度下降,进而引发动脉瘤破裂,造成脑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高血压、吸烟、动脉硬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因其大小和位置而异。小型动脉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较大的动脉瘤则可能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头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当动脉瘤破裂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甚至可能陷入昏迷。确诊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或血管造影等。治疗方法包括观察、介入治疗如动脉瘤栓塞和外科手术如动脉瘤夹闭,具体选择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预防和管理颅内动脉瘤时,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接受影像学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动脉瘤。若已确诊为动脉瘤,患者需与医生密切沟通,了解病情发展及治疗方案,遵循医嘱进行定期随访。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应了解动脉瘤破裂的紧急症状,及时就医,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颅内动脉瘤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