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怎么知道得了痛风

2024.11.25 13:06

痛风可通过症状、家族史、尿酸水平、关节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症状:痛风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尤其是在夜间突然发作。疼痛往往非常剧烈,多累及单侧第一跖趾关节,还可累及足背、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关节局部会出现红肿、发热,活动受限。这种疼痛在发作后的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可持续数天至数周,然后自行缓解。在发作间歇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发作会越来越频繁,疼痛持续时间也会延长,还可能出现痛风石,多见于关节周围、耳廓等部位。

2.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痛风患者,个体患痛风的风险会增加。痛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尿酸的代谢,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例如,一些家族中存在影响肾脏尿酸排泄转运蛋白功能的基因突变,使得家族成员更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进而引发痛风。了解家族史有助于痛风进行早期的风险评估,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关注尿酸水平的变化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3.尿酸水平: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正常男性血尿酸值一般不超过420μmol/L,女性更年期前不超过360μmol/L。当血液中尿酸水平持续升高,超过其在血液中的饱和度时,尿酸盐结晶就会析出并沉积在关节、肾脏等组织中,从而引发痛风。但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展为痛风,不过尿酸水平越高,患痛风的风险越大。检测尿酸水平可以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在检查前需要注意避免高嘌呤饮食、饮酒等可能影响尿酸结果的因素。

4.关节液检查:关节液检查对于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痛风发作时,抽取关节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尿酸盐结晶,这是痛风诊断的金标准。关节液检查不仅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尿酸盐结晶,还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关节疼痛的疾病,如感染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液的抽取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虽然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对于诊断不明确的关节疼痛患者非常必要。

5.影像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可辅助痛风的诊断。X线检查在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现关节软骨下骨质的穿凿样破坏、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CT检查对于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更为敏感,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的尿酸盐结晶,有助于痛风的早期诊断。双能CT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尿酸盐结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超声检查也可发现关节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表现为关节软骨表面的双轨征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的强回声团块,同时还可以观察关节滑膜、软骨、骨质等结构的变化。

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减少饮酒,尤其是啤酒。要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痛风发作。定期复查尿酸水平,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