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肌腱损伤有少量积液怎么治疗

2025.07.23 08:37

肌腱损伤伴有少量积液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消肿、加压包扎、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患处,减少肌腱牵拉,促进积液吸收。固定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调整,通常需2-4周。过度活动可能导致积液增多或肌腱断裂。

2.冷敷消肿:损伤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渗液和肿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慢性期或积液持续可改用温热敷改善循环。

3.加压包扎:弹性绷带适度包裹患处,压力均匀分布,抑制积液生成并促进回流。包扎不宜过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夜间可适当松解,配合抬高患肢加速消肿。

4.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口服或外用药膏均可。严重肿胀可短期使用利尿剂,但需遵医嘱。中药外敷如红花油等也有助活血散瘀。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5.康复训练:急性期后逐步开始低强度活动,如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肌肉萎缩。后期加入拉伸和抗阻训练,增强肌腱韧性。动作需缓慢,以无痛为原则,必要时由专业指导。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积液变化,若持续增多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保持患处清洁,防止感染。康复进度因人而异,不可盲目对比或急于恢复运动。